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快速推进教育数字化、上线“中国教师”服务平台……基础教育要闻速览来了

发布时间:2025-04-30 08:31:59  来源:米乐游戏官网

  近日,教育部正式上线“中国教师”服务平台及移动端“中国教师”小程序,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老师提供教师政策资讯、教师培训查询、惠师服务、电子工作证照等多元化服务,标志着我国教师服务迈入数字化新阶段。“中国教师”服务平台是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在电脑端便捷获取政策资讯、教师培训查询、惠师服务等基础服务。移动端“中国教师”小程序在电脑端功能基础上深化拓展,进一步集成电子工作证、职业生涯发展、地方特色应用等功能,丰富惠师服务,强化应用驱动,不断的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的品质,切实增强教师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联盟工作部署推进会在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及“三年行动计划”,系统部署2025年中小学科学教育重点任务。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逐步的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做好科学教育工作责任感,以科学教育之力为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要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任务,充分的发挥联盟机制作用,解决一些地方师资力量、实验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存在的明显问题。要聚焦年度重点工作,抓总体、抓关键、抓结果,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落实,做好典型经验宣传推广。持续开展诊断调查,实施精准帮扶,帮助薄弱地区和学校改进提升。要继续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各方资源精准对接、有效配置,形成立体多元的科学教育支持体系。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联盟由138家省级以上教育行政、教科研、课程教材等单位构成,旨在统筹发挥教育系统教科研、教师发展、课程教材、资源装备、评估监测等条线优势,积极创新机制、集聚力量、整合资源,是协同推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增效的专项工作共同体。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河北、江苏、河南等地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典型案例,并就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提出要求。通知指出,各地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切实采取比较有效措施,保障学生合法休息权益,维护好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一是切实提高站位,深刻吸取被查处学校的教训,充分认识违规补课、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危害,坚决将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工作要求落实落细落到位。二是严格规范管理,将合理的安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互动时间作为“底线”,将禁止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作为“红线”,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常态化、持续性排查整治,维护好教育生态。三是严肃追责问责,对查处不力、敷衍塞责的地方,要约谈教育部门负责人,在评先争优、绩效考核、项目申报、经费奖补等方面予以降档扣分处理。对顶风违规、屡禁不止的学校,要严肃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责任,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依法依规予以处分。

  近日,立德树人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在西安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四皓出席会议,听取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试点单位汇报,研究部署有关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大意义,把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和全局中来定位、来谋划、来建设。要明确主攻方向,全面把握试点改革的工作重点,有效应对新形势新变化、着力破解新问题新难点、加快形成新经验新成果,在应变求变中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坚持实干作风,以试点改革牵引带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地见效,坚持守正创新、凸显特色优势、集成力量资源,推动改革和发展相互联动、同向发力,以卓越的改革成效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

  4月15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快速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总结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来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一个阶段推进教育数字化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总共分七个部分,共22条政策举措。在推进过程中,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应用导向、数字赋能、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规划、安全发展、开放合作等8项工作原则,确保教育数字化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在深入推进集成化方面,《意见》提出了要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国家平台的全域深度应用,加快构建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体系。以省为单位推进平台全域深度应用,形成推进区域教育公平优质发展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建好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在全方面推进智能化方面,《意见》提出了要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推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等数字化的变革,以师生为重点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推动与教育教学深层次地融合。《意见》还提出,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要素过程。推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开展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加快建设“教育数字地图”,建设基础教育学位预测预警模型、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建设全国学科大数据信息资源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教育方法的理念更新和模式的创新。在大力推进国际化方面,《意见》提出,要持续增强数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国际共建共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教育品牌,赋能人才国际化培养,热情参加全球数字教育的治理,鲜明提出建好国家平台国际版,持续实施“慕课出海”行动,赋能“鲁班工坊”等职教出海项目建设。深入推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联盟、期刊、案例、指数,建好数字教育海外学习中心,推动中国数字教育标准成为国际共识。

  为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全方面提升中小学书记校长、地方教育局长的人工智能领导力,近日,教育部举办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开班动员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峰作结业总结。怀进鹏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关于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层次地融合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以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目标任务和理念方法,抢抓AI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的发挥智能技术的变革性力量,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要坚守育人初心,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要优化知识体系,提升师生素养技能,加快建设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体系、推进课程教材建设,全方面提升教师的智能素养和育人本领。要深化平台应用,赋能教育改革创新,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加快智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要扩展国际合作,彰显教育国际影响,搭建标准互认、数据互通、平台互联的全球智慧教育体系,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在全世界开放共享。要坚持智能向善,构建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拥抱、引导善用、趋利避害,统筹各方力量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挑战,确保中小学生会用、善用、不滥用人工智能工具。

  根据教育强国建设首批试点安排,近日,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要深刻认识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对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大意义,聚焦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明显问题,着力探索建立适应学龄人口变动的教师人才供需衔接新机制,适应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教师教育院校新布局,适应教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教师培养层次新结构,适应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培训的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新体系,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的数字化赋能教师培养新模式,适应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要强化央地协同,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守正创新,破立并举,确保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引领性举措。

  4月27日,教育部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暨优化资源配置现场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部署推动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创造的新机遇,精准研判学龄人口变化趋势,超前布局、动态调整学校规划,贯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办好农村学校服务乡村振兴,以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基础教育办学体系的全面重塑,为教育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会议强调,要以试点“小切口”破解重点难点“大问题”,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加快构建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加快构建富有成效的中等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效能。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切实兜住兜牢教育民生底线。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营造基础教育发展良好生态。加快构建数字化战略支撑体系,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4月25日-27日,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在湖南长沙举办。25日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宣布开幕,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致欢迎辞。王嘉毅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锚定教育强国目标,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扎实推进美育浸润行动,以艺术之美育爱国之情、砺强国之志、践报国之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美育力量。

  本届展演活动以“绽放艺术风采、激发强国力量”为主题,分为各校和县(市、区)、地(市、州)活动,省级集中展演,全国汇演三个阶段,覆盖全国15.6万所中小学校,吸引3.74亿人次学生参与。全国汇演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举办了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朗诵五大艺术表演类专场展演;现场展出了216件艺术作品、20个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5个校园文化成果展示区,组织了2场美育改革创新成果报告会,组织参演师生参加了五大主题、13条线路的社会实践活动。